
控制性詳細規劃(一期)
一期土地利用規劃
園區用地規劃分為居住用地、公共設施用地、工業用地、道路廣場用地、對外交通用地、市政設施用地、綠地等七大類。
園區規劃用地平衡表
用地性質 | 面積(Ha) | 占用地面積比重 | |
居住用地(R) | 164.25 | 22.61% | |
其中 | 二類居住用地(R2) | 154.98 | 21.33% |
小學 | 5.27 | 0.73% | |
中學 | 4.00 | 0.55% | |
公共設施用地(C) | 53.11 | 7.31% | |
其中 | 商業用地(C2) | 45.13 | 6.21% |
文化娛樂用地(C3) | 5.66 | 0.78% | |
醫療衛生用地(C5) | 2.32 | 0.32% | |
工業用地(M) | 331.63 | 45.65% | |
其中 | 一類工業工業(M1) | 69.96 | 9.63% |
二類工業用地(M2) | 261.67 | 36.02% | |
道路廣場用地(S) | 115.98 | 15.96% | |
其中 | 道路用地(S1) | 115.08 | 15.84% |
廣場用地(S2) | 0.90 | 0.12% | |
對外交通用地(T) | 24.45 | 3.37% | |
市政設施用地(U) | 2.30 | 0.32% | |
綠地(G) | 34.76 | 4.78% | |
其中 | 公園綠地(G1) | 5.55 | 0.76% |
防護綠地(G2) | 29.21 | 4.02% | |
合計 | 726.48 | 100.00% |
一期建筑物控制規劃
園區建設控制指標表
用地性質 | 建筑后退城市規劃道路紅線(米) | ||
道路紅線≥ | 道路紅線< | ||
居住 | 20 | 15 | 15 |
公共服務設施 | 20 | 15 | 15 |
工業、倉庫 | 10 | 10 | 10 |
市政設施 | 10 | 10 | 10 |
技術指標控制匯總
商務辦公用地
項目內容 | 規劃控制要求 |
樓面用途 | 以商務辦公為主 |
容積率 | ≤2.0 |
建筑密度 | ≤30% |
綠地率 | ≥30% |
建筑高度 | 最高100米 |
停車位 | 小汽車1輛/ 摩托車、自行車1輛/3名職工 |
建筑后退地塊界線 | 建筑后退地塊界限最小距離為 |
商業金融類用地
項目內容 | 規劃控制要求 |
樓面用途 | 主要是商業、金融業、服務業、酒店等 |
容積率 | 1.5-3.0 |
建筑密度 | ≤50% |
綠地率 | ≥15% |
建筑高度 | 最高100米 |
停車位 | 小汽車1輛/ 摩托車、自行車1輛/3名職工 |
建筑后退地塊界線 | 建筑后退地塊界限最小距離為 |
居住建筑及配套設施控制指標表
類型 | 容積率 | 建筑密度 | 綠地率 | 高度 | 停車位 |
二類居住 | ≤2.5 | ≤30% | ≥30% | 100m | 1/ |
中學 | ≤0.9 | ≤20% | ≥35% | ≥ | - |
小學 | ≤0.8 | ≤20% | ≥35% | ≥ | - |
醫院 | ≤2.0 | ≤25% | ≥35% | ≥ | 1/ |
工業用地
項目內容 | 規劃控制要求 |
樓面用途 | 主要是工業生產、附屬辦公 |
容積率 | ≥0.65、≥0.8(結合工業生產內容) |
建筑密度 | ≥40% |
綠地率 | ≤20% ≥15% |
建筑高度 | ≤100米 |
停車位 | 小汽車1輛/ 摩托車、自行車1輛/3名職工 |
建筑后退道路紅線 | 按道路兩側街頭綠化帶控制 |
建筑后退地塊界線 | 建筑后退地塊界限最小距離為 |
一期市政公用設施規劃
給水工程
確定規劃區最高日用水量為16萬立方米。產業基地一期直飲水系統由營口市第六凈水廠和一期凈水廠供給,中水系統由西部污水處理廠中水廠、南部污水處理廠中水廠供給。飲水系統管網環狀布置。主干管主要布置在新海大街西段、新民大街和澄湖西路等道路下,中水管網布置形式以環狀為主,主干管分別沿澄湖西路、新民大街等道路敷設。
排水工程
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,規劃區濱海路以西部分雨水向南匯入位于用地南邊界的4#雨水泵站,提升后穿越海堤排海,污水匯入位于西邊界的污水干管,向北匯入第一污水處理廠。濱海路以東部分雨水污水均匯入其東南的5#提升泵站,雨水經提升后排入民興河,污水經提升后進入第三污水處理廠。
本規劃采用承插口鋼筋砼管,膠圈接口,砂墊層基礎。管徑:DN400-DN2100。
雨水工程圖
污水工程圖
電力工程
一期五礦基地用電總負荷預測為30萬kW。規劃對現狀220千伏濱海變電所2#主變擴建增容改造;規劃新建220千伏變電所1座;規劃新建66千伏變電站2座。由220kV靈湖變至220kV濱海變的220kV電力線高壓走廊沿濱海大道兩側20米綠化帶設置,高壓走廊內220kV電力線與66kV電力線同桿架設,66kV電力線高壓走廊寬度按15米設置。
電信工程
規劃區電話主線量為4.31萬線,線路接自產業基地一期市話程控交換局,近期裝機容量為10萬門,滿足產業園一期用戶數量要求。
燃氣工程
規劃采用天然氣為氣源,規劃接自在產業基地二期范圍內的濱海大道與咸水河交界處,建設的天然氣門站,供氣規模為30萬NM3/日。燃氣管網采用中壓一級管網系統,直接由中壓管配氣,在小區建設組團內安排設置中小型調壓裝置,中壓干管為環狀布置,區內燃氣低壓管道枝狀布置。
供暖工程
熱負荷分為民用采暖負荷、工業用采暖負荷和工業蒸汽負荷三大類。規劃采用概算指標法作為計算供熱系統熱負荷的方法。
近期采用集中供熱鍋爐房供暖,其中澄湖西路以西利用西部鍋爐房采暖;澄湖西路以東利用北部鍋爐房采暖。2009年8月后兩處鍋爐房更改為調峰鍋爐房,將利用華能營口熱電廠供暖和供蒸氣,蒸氣量可根據需求提供。
環保工程
為了把五礦(營口)產業園建設成為綠色環保園區,要嚴格貫徹執行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》、《城市區域噪聲標準》加強控制入區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,以免對周圍土壤、大氣、水系造成污染。
每個進駐產業園的企業都必須持有環保部門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,并按照一二類工業企業的各項要求達標。除達到上述要求外,還應盡可能的減少或防治污染物的排放,采用無污染或低污染能源,降低有害氣體排放量,開展資源綜合利用,加強企業管理,減少事故性排放,及時清理處置廢渣,減少粉塵排放。
環衛工程
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按人均1kg計算,每日總計產生生活垃圾15噸,規劃在居住用地的北端和東端各一座設置小型垃圾收集轉運站,將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后送至城市垃圾處理場集中處理。產業區產生的工業廢物大部分為二次資源,應統一收集后集中利用;不可利用的工業廢物應經過無害處理后自行解決。居住區的南端設置環衛所一座做為基層環衛機構辦公、維護、器械放置的場所。
城市街道兩側和路口應設置果皮箱,其中生活區根據道路等級不同果皮箱間距為50—80米,其余地區果皮箱間距為100—150米。果皮箱應美觀、衛生、耐用并防雨、阻燃。公廁、垃圾轉運站的設置見分圖圖則。